设计技术措施及技术要点
负压隔离病房流程
1) 医护人员及患者流程a. 医护人员由清洁区入口乘电梯进入工作走廊(清洁区) 经卫生通过室(更鞋、淋浴、更衣)到区内走廊(半污染区),经缓冲间进出病房,医护人员每进入一级区域按要求更衣。b. 患者从污染区入口乘电梯通过外围走廊或污染通道进入区。c. 各区标识明显,互无交叉,物品专区。
2) 及食物流程a. 及食物传送通过内走廊与各病房间设双门机械互锁密闭传递窗,用于为患者传递食物、等,且传递窗带有紫外线杀菌灯。b. 餐车不得进入病区。区工作人员接收后在配餐间进行分餐,用区内餐车分送,由传递窗送入,使用一次性餐具。
3) 生活垃圾及污染物处理a. 对患者使用后的物品,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消毒剂浸泡、擦拭、熏蒸等方法消毒;b. 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其他废弃物均属废物,由各病房的污染通道收集双层废物袋装或一次性废物桶密封后专人接收运送、焚烧;c. 患者的排泄物和生活污水排入独立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消毒后,排入医院污水系统,达到安全排放。
4) 感控要求a. 根据所在区域不同,进疗操作时,因接触污染物的危险程度不同,实行分级防护,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按不同的防护要求和着装,标志清楚,通行流程不交叉。
缓冲间是负压隔离病房的重中之重
负压隔离病房的房间设置为负压就可以万事大吉。
点击 ☞
虽然负压隔离病房将负压两个字放在前面,但实际上,负压隔离病房的重点应放在隔离,而非负压上。这里的“隔离”不仅仅是隔离患者,更是隔离病房内的空气,而这种隔离就是通过缓冲间的设置实现的。
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必须解释一下房间静压差的问题。许钟麟等人的研究表明,房间内外的静压差达到3Pa以上时,通过门窗等缝隙的向内空气流速即可以基本杜绝房间内污染物外泄。因此一般负压隔离病房相对外界的静压差一般设计为负5-10Pa左右。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个压差是“静”压差。也就是在门窗关闭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十几分钟)的空气平衡才能达到的一个理想状态,任何开启门窗的动作都会打破这个平衡,造成内外压力平衡甚至倒转,进而造成污染物的外泄。因此,有的人认为房间设置为负压就可以万事大吉,这种观点是错误的。